说好“定心话、圆场话、贴心话、希望话” 汝城法院调解员巧解婚姻纠纷案
2021-11-16 14:00:2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法制周报 | 编辑:万丹 | 作者:刘建军 | 点击量:14428         

调解员收到锦旗。

本报讯(法制周报·新湖南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罗圆 朱优凤)近日,通过调解员的巧妙调解,汝城县法院调解了一起婚姻纠纷案,当事人将一面写有“依法为民解难事,真情温暖感人心”字样的锦旗,寄到了该院特邀调解员朱优凤手中。

该案原告小赵(化名)与被告小朱(化名)于2014年在大学相识,2021年5月在汝城县民政局登记结婚,因为异地工作,婚后只见了两次,均发生争吵。2021年8月2日,小赵提出离婚并要求女方退还全部彩礼,女方同意离婚但拒绝退回彩礼。小赵及其母亲便请求派出所、村委会调解,并求助记者介入协商,小朱认为在寻情节目中播出的相关情况和抖音上的几万条评论,使自己的声誉受损,只同意退回3万元彩礼及首饰。小赵则认为小朱有不当行为,自己精神受到很大打击,而且结婚时间短,婚后才见面两次,彩礼应该全部退回,双方无法形成一致意见。矛盾加剧后,小赵遂起诉至汝城县法院。

该院接收小赵的材料后,委派特邀调解员朱优凤组织调解。朱优凤详细了解案情由来、认真分析纠纷症结,经过多次与双方沟通后,采用“四话”策略巧妙地调解了该起婚姻纠纷。朱优凤首先用恰当的语言说一些“定心话”给当事人以温暖、信心和慰藉,及时消除了当事人的对抗和戒备心理;然后说一些“圆场话”转移话题,避开矛盾冲突,通过交流也察觉到双方愿意接受调解,想尽快排除干扰,恢复平静的生活;再说了一些“贴心话”,扬长避短赞誉当事人的优点,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;最后说了一些“希望话”,祝愿两个人以后的生活幸福快乐。双方在调解中感受到朱优凤办事细致认真、亲切温暖,也为朱优凤真挚无私的工作作风所感动,最后自愿达成一致协议,小朱退回8万元现金彩礼及五金首饰给小赵,双方案结事了。

诉前调解是汝城县法院落实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,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及时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,让人民群众早日感受到公平正义,更能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,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、最大受益者、最终评判者。

责编:万丹

来源:法制周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